花卉樹木是自然環境的主體,是重要的風景資源。應用花木配置,可創造一個充滿生機而優美的生態環境。在園林景觀中,花木是以“綠”為基色,更有萬紫千紅的變化,如江南有四時不謝之花,分別顯示不同季節;花果樹木春華秋實,盛夏則綠葉成陰滿枝梢,表現季相更替;而落葉樹的形、色,也隨同季節變化,春發嫩綠,夏被濃蔭,秋葉勝似春花,冬季枯木寒林。
花木優美的姿態及自然的線條,形成豐富的園林景觀,如“以曲為美,直則無姿;以欹為美,正則無景;以疏為美,密則無態”的梅花,“輕盈裊裊占年華,舞榭妝臺處處遮”的倚倚垂柳,或勁拙或柔和,體現了不同的景觀風格。
園林景觀是講究風格的,花木受地域氣候條件的影響。因此,在配置時要特別注意選擇鄉土樹種,體現地方特色,如北京的槐樹、廣州的木棉、揚州的垂柳、杭州的桂花、武漢的荷花、成都的芙蓉……從而構成別具一格的園林景觀。
1、配置原則
花木配置,由于不同的目的要求、不同地質、不同場合地點,可有多種組合和種植方式,千變萬化。同時,花木經常不斷地生長變化,能產生各種各樣的效果。
花木配置應遵循基本原則,即根據花木的生長特性與生態關系為基礎,同時要有靈活性、創造性。配置時要注意美化環境、改善防護及生產經濟等方面的功能,在滿足主要功能的前提下,達到長期穩定的效果。
1.1 多樣與統一
園林景觀中應用統一的原則,如花木的體形、體量、色彩、線條、風格等有一定的一致性,給人以統一的感覺。但一致性的程度不同,會引起統一感的強弱差異。因此,花木配置要求統一中有變化,即多樣化,而在變化中求統一。
1.2 對比與調和
對比與調和是花木配置的手段。園林景觀需要對比,才能豐富多彩。同時要有調和,突出主題,從而形成園林景觀的基本風格。
1.3 韻律與節奏
在園林景觀中,利用花木個體有規律的重復、有間隙的變化,在序列重復中產生節奏,在節奏中產生韻律。如沿水邊種植木芙蓉、夾竹桃、杜鵑等,倒映成雙,是一種重復出現,一虛一實形成韻律;一片樹林,樹冠形成起伏的林冠線,與青山白云相映,風起樹搖,林冠線隨風飄動也是一種韻律;花木上的葉片、花瓣、枝條的重復出現,都是一種協調的韻律。
1.4 主體與從屬
園林景觀中,花木配置常以喬木為主,灌木、草本植物則是從屬,并突出強調主景,其余則為從屬景物。
1.5 均衡與穩定
園林景觀是花木、山水及建筑物所組成,從而表現出不同的重量感。在平面上表示輕重關系適當的就是均衡;在立面上表示輕重關系適宜的則為穩定。如在軸線兩側對稱配置花木,其品種、形體、數量、色彩等都是均衡的,給人以整齊莊重的感覺;又如一個物體或一處景物,下部量大而上部量小,就有穩定的感覺。
1.6 比例與尺度
比例是指園林景觀中,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。而尺度既有比例關系,還有勻稱、協調、平衡的審美要求。觀賞景觀時,分為平視、仰視、俯視。平視使人體會平靜、深遠;仰視使人感到雄偉、緊張;俯視則感覺開闊、驚險。在園林景觀中,創造不同的觀賞視角,使高低遠近、四面八方都有景可賞,產生豐富的層次,景色絢麗多姿。